傳科系畢業製作作品歷史清單
1. 108學年度《節點》
2. 107學年度《寄夢樂園》
3. 106學年度《Dissonance》
4. 105學年度《舞台上的貓》
5. 104學年度《查號台,為您轉播》
6. 103學年度《沒有電梯的摩天大樓》
7. 102學年度《永久保存》
8. 101學年度《媒玩媒瞭》
9. 100學年度《觸聲》
10. 99學年度 《梅林的鬍子》
11. 98學年度 《聆媒》
12. 97學年度 《Loading 97%》
108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北緯38度–以媒介化概念探析南北韓總統之網路與社群媒體新聞再現》 | 賴昀君 | 李美華 | |
實作 | 網路遊戲 | 《兩條線裡的青春》 | 葉宜瑩、謝瀚陞、陳品文、劉翊安 | 賴至慧 |
實作 | 平面實體書 | 《食光旅集》 | 蔡璨竹、陳映瑜、黃郁庭、關子茵、陳咨諭 | 蔡欣怡 |
實作 | 網站平台 | 《培養meme》 | 謝宛蓁、蕭巧昱、巫尹文 | 張玉佩 |
實作 | 實體專輯 | 《生於這個世代,我想說》 | 李哲君、朱珈漪、鄭仰珉 | 魏玓 |
實作 | 紀錄片 | 《Spinning》 | 鄭頎、游允彤、顏維萱、蔡翔宇 | 張宏宇 |
實作 | 平面實體繪本 | 《一生一次》 | 簡文怡、郭庭芸、楊巧柔、徐仟妤 | 張玉佩 |
實作 | 虛擬實境遊戲 | 《The Escape 》 | 嚴銘浩、蔡亞融、戴葦婷、簡嘉瑩 | 鄭琨鴻 |
實作 | 紀錄片 | 《與太陽共舞的孩子 Wagi’ na ’Tayal 》 | 王貞懿、甘愷璇、林育平、馮瑜庭 | 魏玓 |
實作 | 網路遊戲 | 《被遺忘的樂園》 | 黃昱晉、吳佩芸、戴淨妍 | 鄭琨鴻 |
107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實作 | 紀錄片 | 《找一種感覺》 | 林宥成、郭宜婷、凃湘羚、張芸瑄 | 魏玓 |
實作 | 紀錄片 | 《達陣那條線》 | 張博倫、陳奕璇、范晨星、卓業軒 | 張宏宇 |
實作 | 劇情片 | 《少年小光》 | 林芃蕙、洪于婷 | 俞蘋 |
實作 | 實體專輯 | 《她的模樣》 | 李瑞彥 | 張宏宇 |
實作 | 平面實體繪本 | 《幸運小鎮》 | 范瑀真 | 張宏宇 |
實作 | 複合媒材 | 《獨家機密:翻轉扭思》 | 陳昱彣、王廷瑄、劉以寧 | 張玉佩 |
實作 | 網站平台 | 《再生在身》 | 朱倫君、邱琨皓、韓舒容、何書馨 | 賴至慧 |
實作 | 網站平台 | 《客靈感》 | 鄧涵文、凃易暄、王韋翔、黃佳俐 | 魏玓 |
實作 | 虛擬實境 | 《異能境界:叛亂之子》 | 張芳語、鄭懿君 | 鄭琨鴻 |
106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遊戲實況觀看動機──以恐怖遊戲實況為例》 | 蔡佳珊 | 蔡欣怡 | |
論文 | 《臺灣玩家之電玩遊戲的「去地化」與「再地化」體驗》 | 吳維倫 | 李美華 | |
論文 | 《重複性觀看行為之享樂感》 | 鄭淇云 | 陶振超 | |
實作 | 平面實體書 | 《幻草實文》 | 王鈞鋒 | 蔡欣怡 |
實作 | 平面實體書 | 《沒有名字的蛇》 | 吳和謙、陳緯僑 | 蔡欣怡 |
實作 | 平面攝影文集 | 《Hashtag – #》 | 林儒均、張家瑋、蕭泳、羅宛君 | 魏玓 |
實作 | 平面實體書 | 《25:00 台灣獨立樂團誌》 | 許馨仁、麻愷晅、王聖安、趙廣絜 | 蔡欣怡 |
實作 | 平面文字雜誌 | 《創.世代:A Generation Start Up》 | 許心如、何佳頴 | 黃淑鈴 |
實作 | 平面實體書 | 《巷內食光Mealtime in Hsinchu》 | 徐義薇、許雅筑、黃美恩 | 張玉佩 |
實作 | 劇情片 | 《空房》 | 許凱智、姚煒哲、謝萱穎、翁世樺 | 張宏宇 |
實作 | 紀錄片 | 《Step in Love》 | 吳偉立、蔡家寧 | 黃靜蓉 |
實作 | 複合媒材 | 《傳聲公路》 | 黃琪、呂安文、王雪琪 | 魏玓 |
實作 | 複合媒材 | 《尋路》 | 楊淑斐、林湘芸、修瑞韓、薛如真 | 魏玓 |
實作 | 複合媒材 | 《洄家》 | 胡浣莊、林謙耘、孔婉寧 | 鄭琨鴻 |
實作 | 複合媒材 | 《設記本:100天的美感旅行》 | 林筱晴、曾煥富 | 許峻誠 |
實作 | 複合媒材 | 《豬小弟的防震教室》 | 許人文、唐宜嘉、馮鈞鈺 | 許峻誠 |
實作 | 複合媒材 | 《請讓我歐趴吧!土地娘》 | 吳昀蒨、周書賢、黃吏玄、李宗諺 | 鄭琨鴻 |
105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台灣年輕人共創運動現象探討 》 | 嚴晟宇 | 許峻誠 | |
實作 | 複合媒材 | 《 KINONO企劃》 | 林霈楨、張婷芳、簡品心 | 鄭琨鴻 |
實作 | 複合媒材 | 《 我想變成一顆仙人掌 》 | 陳亞柔、包金、余念竹 | 鄭琨鴻 |
實作 | 平面文字實體書 | 《 媒控 》 | 鄭青青、劉敏慈、陳珮蓉 | 黃淑玲 |
實作 | 平面文字實體書 | 《 輕一代 》 | 李恬芳、洪雯倩、陳怡均、洪詩宸 | 黃淑玲 |
實作 | 劇情片 | 《 深呼吸The Scent of Memory 》 | 張凱翔、沈祖廷 | 張宏宇 |
實作 | 攝影文集 | 《 快給克比一艘小船 》 | 李怡安、侯怡安 | 張玉佩 |
實作 | 平面文字實體書 | 《女傑 》 | 劉雨婕、吳建勳、黃馨儀、郭穎慈 | 張玉佩 |
實作 | 圖文書 | 《藍光城 》 | 謝宜寧、黃詩涵、陳致穎 | 魏玓 |
實作 | 平面文字實體書 | 《 臺灣Yes, I Do 》 | 陳思寧、杜以翔、鄭宇茹、黃苡齊 | 魏玓 |
實作 | 劇情片 | 《 尋吧!彩虹 》 | 賴坤猷、王彥琪、許鴻財、賴奕安 | 張宏宇 |
104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實作 | 紀錄片 | 《逆邊 The Left Side》 | 陳韋琪、柯惠文、韓惠宇、許佑嘉、陳彥文 | 張宏宇 |
實作 | 紀錄片 | 《友米真好 Pure Land》 | 林婉婷、陳祥豪、徐冠軒 | 張玉佩 |
實作 | 紀錄片 | 《主場 The place I belong》 | 吳羽涵、林庭宇、楊哲維 | 張玉佩 |
實作 | 平面文字雜誌 | 《後‧花園 Post Garden》 | 劉冠伶、江欣薇、彭士捷 | 張玉佩 |
實作 | 平面文字雜誌 | 《嚮家 Miss Home》 | 魏意蓁、邱薏真、黃筱雯 | 戴瑜慧 |
實作 | 平面小說 | 《塞爾特十字 Celtic Cross》 | 王怡方、蔡乙佳、林燕婷 | 林慧斐 |
實作 | 平面繪本 | 《甯甯 If I Were A BOY》 | 聶薇婷、游瑀萱、陳聖文 | 魏玓 |
實作 | 電子互動書 | 《迷走童話 Lost in Fairy Tale》 | 李盈如、吳承樺 | 鄭琨鴻 |
實作 | 桌上紙牌遊戲 | 《Miss&April》 | 江岱燕、莊媛婷、秦洛芸、張薇 | 鄭琨鴻 |
103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從品牌建構與品牌知識看校園新聞媒體 —以交通大學《喀報》及《CT News》為例》 | 柯佳妤 | 黃靜蓉 | |
實作 | 平面雜誌 | 《厝味》 | 鄭乃文、張芮瑜、謝昌琦、戴裕蒨 | 黃淑鈴 |
實作 | 行銷計畫 | 《蟹謝注意 X 全台募殼計畫》 | 黃莉、林慰、蘇品勻 | 林崇偉 |
實作 | 平面繪本 | 《PREsonality》 | 吳悅萍、鄭豪 | 鄭琨鴻 |
實作 | 動畫 | 《方‧城市》 | 戴子昀、王蒂鷹、簡瑋靜 | 鄭琨鴻 |
實作 | 劇情片 | 《窒‧愛》 | 王泓文、吳晉宇、王紹容、廖敏廷 | 張宏宇 |
實作 | 劇情片 | 《窺夢》 | 李佩玹、尤意茹、楊敦元 | 張宏宇 |
102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最新電影還是新廣告?─台灣微電影現象分析》 | 林儀 | 魏玓 | |
論文 | 《多元文化主義與台灣多元文化的政治想像:政治論述的源起、轉變與批判》 | 陳昱均 | 魏玓 | |
論文 | 《媒體企業社會責任之探討─以《遠見雜誌》為例》 | 潘珮瑄 | 李美華 | |
論文 | 《集團化時代的媒體生態與媒體治理:以旺中案為例》 | 吳孟芯 | 林照真 | |
論文 | 《大眾媒體與死刑─以「食人魔」陳金火案為例》 | 張瑜庭 | 林照真 | |
實作 | 平面書籍 | 《迴》 | 蘇冠心、楊佳靜 | 張玉佩 |
實作 | 平面書籍 | 《吸引‧戲癮》 | 胡乃文、陳燕珩、洪欣慈、蔡雯琪 | 張玉佩 |
實作 | 平面新聞專題 | 《用運動紀錄家園─台灣棒球 香港足球》 | 許雅筑、嚴芷茵 | 林照真 |
實作 | 電子繪本 | 《波比橋》 | 戴子嘉、王俐文、林彥伶 | 鄭琨鴻 |
實作 | 電子雜誌 | 《曖 Love Magazine》 | 林冠儀、劉力榛、鄭巧琪 | 黃淑鈴 |
實作 | 電子互動書 | 《房間整理計畫》 | 陳琦 | 許峻誠 |
實作 | 行銷計畫 | 《滾出趣─九零後的新旅行態度》 | 許鈺煊、林倩伃 | 許峻誠 |
實作 | 遊戲企劃 | 《心跳百分百》 | 陳思佑、張莉雯 | 林日璇 |
實作 | 微電影 | 《Merry Me》 | 郭乃午、張繼云、顏伊婷 | 魏玓 |
實作 | 劇情片 | 《家歌》 | 林筱娟、陳祐元、曾意倫、施勗皓 | 張宏宇 |
實作 | 劇情片 | 《食我》 | 陳奕儒、楊依靜、楊雅涵、李彥璋 | 張宏宇 |
實作 | 紀錄片 | 《環我101》 | 胡哲揚 | 林慧斐 |
實作 | 紀錄片 | 《一雙手的力量》 | 劉玉蘋、韓捷、陳建安 | 張宏宇 |
實作 | 紀錄片 | 《夢不落地 Trust Tchouk》 | 朱筱微、賴映秀、李安媞、江琬婷 | 張玉佩 |
101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在地文學,跨國解讀:宮部美幸作品在台灣的象徵價值與文化意涵變遷》 | 劉芮菁 | 魏玓 | |
論文 | 《文茜世界週報》的世界:觀點、政治與文化中介》 | 王雅涵 | 魏玓 | |
論文 | 《女性‧裸像‧行為藝術》 | 王升含 | 魏玓 | |
實作 | 紀錄片 | 《MECE》 | 蔡少安 | 張宏宇 |
實作 | 紀錄片 | 《身騎白馬蹦蹦跳》 | 林映綺、李庭蕙、呂靜宜、彭婉婷 | 魏玓 |
實作 | 紀錄片 | 《Dr.汪》 | 黃萱如、徐志玲 | 林照真 |
實作 | 紀錄片 | 《最後一次出航》 | 周亭羽、劉啟禾、林宜芳 | 林照真 |
實作 | 動畫 | 《俄羅斯。的雨》 | 康甯、林書羽、林嘉敏 | 鄭琨鴻 |
實作 | 劇情片 | 《末日出走》 | 劉怡潔、蔡妙鈴、李宜融 | 張宏宇 |
實作 | 網站平台 | 《揪in us》 | 陳蕾、羅文婕、陳文玲、鄭家宜 | 陶振超 |
實作 | 平面小說 | 《家將補習班》 | 鄭琬馨 | 林照真 |
實作 | 報導文學 | 《頭目,這裡有彩虹!》 | 陳羽涵、陳俐吟、徐子晴 | 林照真 |
實作 | 電子繪本 | 《秘密》 | 周揚珊 | 許峻誠 |
實作 | 電子書 | 《墾丁故事:記憶中的盛夏》 | 沈祐平 | 林崇偉 |
實作 | 電子書 | 《土地公遊台灣》 | 張宇翔、顏學廷 | 林崇偉 |
實作 | 桌上紙牌遊戲 | 《想像發明家》 | 陳雅甄、尹亭雅、張芳瑜、歐人瑋 | 許峻誠 |
100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政論節目的議題設定與引導》 | 郭伯宇 | 林慧斐 | |
論文 | 《Facebook粉絲團使用動機與行為:以美妝社群為例》 | 徐鈺婷 | 林慧斐 | |
論文 | 《聚焦與聚眾:城市行銷的策略與發展》 | 陳怡 | 林慧斐 | |
論文 | 《另類媒體與離散認同:談越文《四方報》與女性新移民/工》 | 陳維平 | 張玉佩 | |
論文 | 《網路機緣:數位世代的科技實踐與認同》 | 鄭心舜 | 張玉佩 | |
論文 | 《國家博物館和國族認同:以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Amsterdam為例》 | 林乃絹 | 呂欣怡/魏玓 | |
論文 | 星座專門雜誌:《談星》塑造出的意識結構與消費主義》 | 徐念慈 | 魏玓 | |
實作 | 紀錄片 | 《部落天堂》 | 黃湞尹、吳奕樺 | 林照真 |
實作 | 紀錄片 | 《Pokky邁GAY啦》 | 徐瑩峰、樂嘉妮、林雨萱、黃艾如 | 林照真 |
實作 | 紀錄片 | 《偶,像 Puppet‧Image》 | 陳怡儒、賴合新、童于蕙、陳宣聿 | 魏玓 |
實作 | 紀錄片 | 《WUMA》 | 陳明鈺、張國鍵、宋宜玲 | 魏玓 |
實作 | 動畫 | 《尋》 | 鄭伊婷、陳伯臻 | 許峻誠 |
實作 | 劇情片 | 《買我,如果你可以》 | 陳柏全、楊茹閔、傅如尉、蔡欣穎、葉東瑜、李志豪 | 張宏宇 |
實作 | 平面繪本 | 《龍山寺冒險記》 | 吳雨璇、許庭瑜 | 張玉佩 |
實作 | 報導文學 | 《感動才是最完美》 | 林詩雯 | 林照真 |
實作 | 互動媒體 | 《鐵皮屋℃》 | 林忻、林穎瑄 | 許峻誠 |
實作 | 數位典藏 | 《詠者行腳》 | 溫苔詠 | 林崇偉 |
99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單車流行熱潮:新興單車族實踐的解析與批判》 | 羅予安 | 魏玓 | |
論文 | 《一眼瞬間:以內隱記憶探討產品置入效果》 | 楊佳純 | 陶振超 | |
論文 | 《全球化與區域化下的跨國合製電視劇的實務與文化》 | 陳欣渝 | 魏玓 | |
論文 | 《台灣專業體育頻道競爭策略:以麥可‧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式研究》 | 羅佩雯 | 黃靜蓉 | |
論文 | 《台灣合法線上音樂平台競爭策略:以麥可‧波特的「一般性競爭策略」模式研究》 | 吳曼姿 | 黃靜蓉 | |
論文 | 《美貌文化下的「新」男性氣概:媒體再現與男性認同》 | 楊睿愷 | 張玉佩 | |
論文 | 《遊戲、玩家與女性角色:談女性角色在遊戲中的優勢性》 | 李蓉欣 | 張玉佩 | |
論文 | 《企業參與改革數位落差的個案探討:以「SONY全省特派員」為例》 | 唐旭瑤 | 張玉佩 | |
論文 | 《分析台灣P2P網路分享與商業音樂分享網站的發展脈絡與新聞議題》 | 林少華 | 李美華 | |
論文 | 《美國歐巴馬總統2008“A More Perfect Union”演講之幻想主題分析》 | 陳柔諭 | 李美華 | |
論文 | 《網站互動性特徵與使用者感知之關連:以餐廳網站為例》 | 洪婉婷 | 許峻誠 | |
實作 | 劇情片 | 《關我屁事》 | 余建良、羅兆恆、邵奕如、陳碩峰 | 曾吉賢 |
實作 | 劇情片 | 《失控黑色素》 | 陳怡秀、林潔、王成宇、黃湘茹、葉曉昀 | 魏玓 |
實作 | 歌舞劇 | 《誰來上課》 | 楊純芳、楊雅筑 | 曾吉賢 |
實作 | 互動式專案設計 | 《Bus Tracker》 | 張雅晴、徐苾芬、洪上筑 | 許峻誠 |
實作 | 動畫 | 《指尖下的反覆記號》 | 曾韋澐、何宛芯、鄭秀芳、陳妙寧 | 鄭琨鴻 |
實作 | 動畫 | 《嘴嘴》 | 吳佳玲、洪效凡 | 許峻誠 |
實作 | 平面雜誌 | 《雜誌》 | 趙祿平、蔡尚翰、林麗珊 | 林文玲 |
98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 網路購物成癮量表》 | 鄧詠兒 | 陶振超 | |
論文 | 《 媒體體育訊息之涵化效果研究─以棒球 閱聽眾為例》 | 林憶宏 | 黃靜蓉 | |
論文 | 《網路消費的認同與愉悅:以日貨網拍族為例》 | 呂伯芬 | 張玉佩 | |
論文 | 《媒體形象與身體計畫:女性運動員的認同糾葛》 | 盧沛樺 | 張玉佩 | |
論文 | 《遙遠的理想國:台灣小眾音樂文化的接近與認同》 | 彭敬雅 | 張玉佩 | |
論文 | 《淡妝濃抹總相宜?化妝的性別權力拉鋸—以 PTT板眾為例》 | 劉子綾 | 魏玓 | |
論文 | 《時尚節目之時尚論述與觀眾建構分析─以「女人我最大」為例》 | 江柏廷 | 魏玓 | |
論文 | 《原住民專屬節目對其社群及文化意義:以原視音雄榜為例》 | 曾偉旻 | 魏玓 | |
論文 | 《不是偶像崇拜,是迷文化》 | 林暐家 | 鍾宜杰 | |
實作 | 紀錄片 | 《球場邊》 | 汪承漢、沈昭邦、吳念慈、姜建亨 | 許峻誠 |
實作 | 紀錄片 | 《 賭場少年的天空》 | 梁素茵 | 林照真 |
實作 | 劇情片 | 《W038》 | 陳惠玟、陳貞儒、賴奕如 | 魏玓 |
實作 | 攝影集 | 《香山:西部沿海的縮影》 | 張雅雯、楊宇軒 | 顏章聖 |
實作 | 遊戲企劃 | 《Finger,Figure 第六指》 | 蘇芳儀、李怡萱 | 林文玲 |
實作 | 繪本 | 《國王的新衣》 | 鍾瑄 | 張玉佩 |
實作 | 平面新聞專題 | 《籃球加把禁》 | 薛怡凡、陳濡群 | 黃靜蓉 |
97學年度
類別 | 性質 | 作品名稱 | 學生 | 指導老師 |
論文 | 《日本NHK與台灣公共電視如何再現中國新聞》 | 龔婉宜 | 李美華 | |
論文 | 《桃園新竹地區類型電台之組織文化與策略管理分析》 | 莊家語 | 李美華 | |
論文 | 《新聞節目品質與欣賞指數:以客家新聞為例》 | 卓榮宏 | 李美華 | |
論文 | 《想像與創作:同人誌的情慾文化探索》 | 邱佳心 | 張玉佩 | |
論文 | 《美貌的詛咒:男性凝視在網路相簿的權力探索》 | 葉孟儒 | 張玉佩 | |
論文 | 《空中的聲音與地方性:苗栗客家電台的民族誌研究》 | 陳靖旻 | 簡美玲 | |
論文 | 《芬蘭跨文化傳播研究》 | 劉千榕 | 張玉佩 | |
實作 | 動畫 | 《Watch-Out!》 | 蔡昇峰、謝佳慧、鄭瑋津 | 謝芝玲 |
實作 | 網站平台 | 《網路平台製作組-以物易物欲換團》 | 馬慈徽、謝甄芳、黃夙蓮 | 陶振超 |
實作 | 紀錄片 | 《Hello, Kitty!》 | 姚翔、許雅鈞、翁嫆琄 | 林文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