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資料登記系統
系友資料登錄系統
系友可在下列帳號、密碼欄位,輸入自己「學號」後,進行資料檢視或更新。
系友可在下列帳號、密碼欄位,輸入自己「學號」後,進行資料檢視或更新。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855401 | 巫尹文 | |||
0855402 | 林庭羽 | |||
0855403 | 黃靖旑 | |||
0855404 | 王丰怡 | |||
0855406 | 嚴銘浩 | |||
0855407 | 何碩 | |||
0855408 | 施采霓 | |||
0855409 | 曾鈺茜 | |||
0855410 | 戴筠禎 | |||
0855411 | 陳奕君 | |||
0855413 | 王睿揚 | |||
0855414 | 劉孟儒 | |||
0855417 | 周靜雯 | |||
0855418 | 吳亭樺 | |||
0855419 | 江旻宸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655404 | 蔡虹 | 張玉佩 | ||
0755401 | 邢長玲 | 蔡欣怡 | ||
0755402 | 蘇煒翔 | 賴至慧 | ||
0755403 | 陳芃竹 | 戴瑜慧 | ||
0755404 | 賴怡如 | 賴至慧 | ||
0755406 | 謝沛旻 | 魏玓 | ||
0755407 | 李彤 | 陶振超 | ||
0755408 | 楊采翎 | 陶振超 | ||
0755409 | 陳巧儒 | 張玉佩 | ||
0755410 | 劉芷妤 | 賴至慧 | ||
0755411 | 蔡銘晏 | 張玉佩 | ||
0755412 | 黃鈺婷 | 賴至慧 | ||
0755413 | 袁千雅 | 蔡欣怡 | ||
0755414 | 林宗逸 | 俞蘋 | ||
0755415 | 林庭華 | 陶振超 | ||
0755416 | 鄧語華 | 蔡欣怡 | ||
0755417 | 陶睿 | 魏玓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555419 | 陳慶峯 | 來自陌生人的幫助:以混合方法探討臉書日本旅遊社團 | 俞蘋 | 108-2 |
0655401 | 呂沅蓉 | 被制度耽誤的客家電視——族群媒體觀點的分析與批判 | 魏玓 | 108-1 |
0655402 | 鄭淇云 | 羈絆,意義,與電影中的感動 | 陶振超 | 108-2 |
0655403 | 曾千展 | 玩轉IG——社群媒體時代的觀光凝視 | 魏玓 | 108-1 |
0655404 | 陳薇如 | 事實查核資訊閱聽效果研究 | 蔡欣怡 | 108-2 |
0655405 | 楊喬文 | 以混合研究方法探討美妝意見領袖與美妝論壇於網路口碑傳遞行為的角色 | 賴至慧 | 107-2 |
0655406 | 蘇育雯 | 從社會網絡結構探討線上影視社群的口碑傳播——路徑分析及語意網絡之混合研究 | 賴至慧 | 108-1 |
0655409 | 陳貞雅 | 陶振超 | ||
0655410 | 張家欣 | 網路時代的歌唱展演與社群互動 | 張玉佩 | 108-1 |
0655411 | 蔡佳伶 | 漫畫迷在原創漫畫平台的實踐歷程 | 張玉佩 | 108-1 |
0655412 | 張馨予 | 臉書VS.LINE:社群媒體上不經意接觸新聞之因素與影響 | 俞蘋 | 108-1 |
0655413 | 范慈慧 | 玩家面對遊戲道德困境的選擇與思考 | 張玉佩 | 108-1 |
0655414 | 吳盈萱 | 台灣視障者的科技工具與輔具採用決策與使用現況 | 蔡欣怡 | 108-2 |
0655415 | 曾毓筠 | 韓迷的成年包袱:社會責任與追星實踐的交織 | 張玉佩 | 109-1 |
0655416 | 張哲熒 | 影視相關短視頻類型、接收來源對受眾參與和觀看之影響——以抖音平臺為例 | 蔡欣怡 | 108-2 |
0655417 | 呂尤佳 | 鄭琨鴻 | ||
0655418 | 張曉玥 | 陶振超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555401 |
張亞亘 |
吃飯,有什麼好看?吃飯直播的文化分析 |
魏玓 |
107-1 |
0555403 |
李嘉昀 |
顛覆年齡刻板印象? : 以內容分析探討「老年人與社群媒體」在網路新聞和臉書的形象 |
俞蘋 |
107-1 |
0555404 |
黃浚誠 |
蔡欣怡 |
|
|
0555407 |
張芷菱 |
以區位理論探討台灣綜合型雜誌之競爭 : 以時報周刊、壹週刊、鏡周刊為例 |
黃靜蓉 |
107-2 |
0555409 |
蔡文婷 |
以敘說生命史研究中高齡層使用新媒介重建友情關係網絡 |
魏玓 |
108-2 |
0555411 |
張文馨 |
本土恐怖類型電影實踐之分析:以《紅衣小女孩》系列電影為例 |
魏玓 |
108-2 |
0555412 |
何欣芳 |
台灣有線電視新聞台品牌延伸策略之成功因素 : 德菲法之應用 |
黃靜蓉 |
107-2 |
0555413 |
許珮絨 |
嵌入式多媒材新聞敘事之效果研究 |
蔡欣怡 |
107-2 |
0555414 |
錢宛青 |
中高齡玩家在精靈寶可夢 GO 的社會互動與連結 |
張玉佩 |
107-1 |
0555415 |
邱律榕 |
張玉佩 |
|
|
0555416 |
邱薇羽 |
探索網路論壇的消費者行為——路徑分析與自動化語意網絡的混合研究 |
賴至慧 |
107-1 |
0555417 |
陳迺云 |
海市蜃樓或活血靈丹-反思OTT對台灣電視劇產業的影響 |
魏玓 |
107-2 |
0555418 |
林珮儀 |
品牌社群投入研究——以實境歌唱選秀節目【聲林之王】為例 |
蔡欣怡 |
108-1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459121 |
李佳昇 |
網路輿論探勘 : 方法回顧與展望 |
陶振超 |
107-2 |
0459122 |
詹亭華 |
當兇手是好人時:以混合情緒與情感傾向探討道德模糊犯罪劇的享樂感 |
陶振超 |
107-1 |
0459123 |
王佑瑄 |
Facebook粉絲專頁社群編輯的生產與勞動 |
張玉佩 |
106-2 |
0459124 |
劉時均 |
開了十年的大船還在轉彎?-從聯合報看傳統媒體數位轉型之路 |
魏玓 |
107-1 |
0459125 |
祁若昀 |
跨越消費的價值生產: 以K-pop迷的創作實踐為例 |
張玉佩 |
107-1 |
0459126 |
張育祥 |
以知覺負載理論探討擬 3D 環境下的注意力配置與記憶:360 度影片的廣告效果 |
陶振超 |
106-2 |
0459127 |
張雅玲 |
台灣網路獨立媒體的品牌化之路-以《關鍵評論網》和《報導者》為例 |
黃靜蓉 |
106-2 |
0459128 |
劉美佐 |
以眼動追蹤探討情緒價性及喚起對不同注意力階段的影響 |
陶振超 |
107-1 |
0459129 |
林慈萱 |
許峻誠 |
|
|
0459130 |
孫以家 |
拆解性別框架的想像國度:百合同人小說中的迷挪用與酷兒情慾實踐 |
張玉佩 |
106-2 |
0459131 |
張珈嫚 |
開啟成人模式:手機交友APP之使用動機、行為與效果研究 |
李美華 |
106-2 |
0459133 |
洪湘婷 |
運用說服設計策略探討新聞閱讀行為之研究 |
許峻誠 |
107-1 |
0459134 |
林承萱 |
社交電視之媒體多工行為對 跨媒體商品置入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 |
林慧斐 蔡欣怡 |
106-2 |
0459135 |
許舒涵 |
廣告中的同性戀影像 : 試討論文化差異 |
陶振超 |
107-1 |
0459136 |
樊雪晨 |
林慧斐 鄭琨鴻 |
|
|
0459137 |
陳哲 |
李美華 |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359121 |
施琬妤 |
看別人玩電動很有趣?以自我決定理論探討遊戲實況平台感知互動、社會臨場感和觀看愉悅感之關係 |
林日璇 |
106-2 |
0359122 |
游依庭 |
新聞社群編輯的守門與策展實踐 |
張玉佩 |
106-2 |
0359123 |
劉冠麟 |
情侶在「英雄聯盟」中的互動對於線下關係的影響 |
林日璇 |
105-1 |
0359124 |
曾俊綾 |
感動電影之情緒反應與情感感受 |
陶振超 |
106-2 |
0359125 |
林煒揚 |
以混合方法探索擴增實境遊戲的使用者經驗 |
陶振超 |
105-2 |
0359126 |
陳又語 |
博物館擴增實境互動體驗原型設計——以嬰戲圖為例 |
許峻誠 黃靜蓉 |
106-2 |
0359127 |
沈郁吟 |
選擇性暴露悖論:既存態度、眼動與態度極化 |
陶振超 |
106-1 |
0359128 |
周冠廷 |
布迪厄的移地研究:遊戲場域的資本與階級 |
張玉佩 |
105-2 |
0359129 |
蔡佶良 |
遊戲實況的運作機制:閱聽人、社群價值、資本邏輯 |
張玉佩 |
105-2 |
0359130 |
陳韻安 |
以情緒分析檢視Instagram使用者對於Instagram部落客發文類型之行為 |
林慧斐 |
106-2 |
0359131 |
林安俐 |
重探「越美越好用」現象:知覺流暢性之觀點 |
陶振超 |
105-2 |
0359133 |
李威翰 |
Instagram限時動態吸引人的秘密: 動態的供給稀少性與互動性對使用行為之影響 |
林慧斐 |
106-2 |
0359134 |
楊帆 |
韓國綜藝節目模式在中國的在地化研究——以《爸爸去哪兒》為例 |
魏玓 |
104-2 |
0359135 |
蔣毅槿 |
習近平時代下中國互聯網監管與新媒體格局的變遷研究 |
戴瑜慧 |
105-1 |
0359137 |
莊楚君 |
黨-國、新春與聯歡: 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政治情懷(1983-2018) |
魏玓 |
106-2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259122 |
陳昭希 |
綑綁的愉悅與女性情慾解放:以《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之迷群為例 |
郭良文 |
104-1 |
0259123 |
陳璽安 |
從野百合、野草莓到太陽花:學運中媒體框架的轉變 |
黃淑鈴 |
106 |
0259124 |
孫杰 |
黃淑鈴 |
|
|
0259125 |
林書妤 |
從情境崩解觀看社群網站使用者之印象管理策略 |
林日璇 |
104-2 |
0259126 |
趙敏彤 |
社交媒體語言式角色扮演的實踐與投射性認同探析──以噗浪角色扮演為例 |
郭良文 |
104-1 |
0259127 |
魏銓德 |
以眼動放聲思考法探索使用姓:後設認知的觀點 |
陶振超 |
105-2 |
0259128 |
林庭諭 |
感知娛樂性與感知競爭性對健康傳播效果之研究:以健康資訊推播應用程式為例 |
林慧斐 |
104-1 |
0259129 |
黃瓊德 |
全球化下的文化順流與逆流:韓國翻拍台灣偶像劇的政經與文化意義 |
魏玓 |
105-2 |
0259130 |
萬芝安 |
遊戲與敘事的揉合-從遊戲互動性、敘事線索及角色認同對娛樂媒體回應之調節式中介效果 |
林日璇 |
104-2 |
0259131 |
張芮馨 |
旅遊行為、媒體影像與觀光實踐:文化中介者的旅遊意象傳遞 |
張玉佩 |
105-2 |
0259132 |
葉家華 |
大數據視覺化之敘事與設計-以台灣空氣汙染為例 |
許峻誠 |
105-1 |
0259133 |
黃翊琪 |
媒體文化與科技的競合:多媒體敘事之媒材、互動與權力 |
張玉佩 |
104-2 |
0259134 |
胡學為 |
臺灣電視體育台應用新科技媒體平台的整合行銷傳播研究-以緯來體育台和FOX體育台為例 |
李美華 |
103-2 |
0259135 |
高子涵 |
未來時間透視對行動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以老年人為例 |
林慧斐 |
104-2 |
0259136 |
趙建歡 |
跨媒體敘事的故事改編:從數位遊戲出發 |
張玉佩 |
104-2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159121 |
李庭蕙 |
全球在地辯證、東西文化交雜:旅遊節目【瘋台灣】的文化分析 |
魏玓 |
103-2 |
0159122 |
曾凱暐 |
原生新聞網站的競爭力—商業企業與社會企業之價值鏈比較 |
黃靜蓉 |
103-1 |
0159123 |
黃大豪 |
品牌聯盟策略對品牌權益之影響:以品牌體驗與品牌依附為雙中介變項之模型驗證 |
林慧斐 |
103-1 |
0159124 |
曾由佳 |
以眼球追蹤探討搜尋網頁呈現方式與位置對決策之影響 |
陶振超 |
104-1 |
0159125 |
陳雅雯 |
罪惡感、淨化與超越:女實踐性向色情影片的性別顛覆潛能 |
張玉佩 |
103-1 |
0159127 |
詹欣茹 |
迷的觀光凝視:探討哈日族與日劇景點之想像與實踐 |
張玉佩 |
103-1 |
0159128 |
鍾依伶 |
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文化:場域與閱聽人 |
張玉佩 |
104-2 |
0159129 |
黃凱毓 |
以媒介素養探討Facebook中的訊息處理與資訊傳佈 |
林日璇 |
103-2 |
0159130 |
周芳 |
從品牌權益觀點探究電視節目品牌與主持人品牌之影響:以綜藝類節目為例 |
黃靜蓉 |
103-1 |
0159131 |
許世龍 |
台灣足球迷群的認同建構與文化實踐 |
張玉佩 |
103-1 |
0159132 |
戴國旭 |
協同合作的行為設計:以動漫迷創作為例 |
許峻誠 |
103-2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0059114 |
張佳容 |
身歷其境?3D 立體顯示效果與自主性對於體感遊戲體驗之研究 |
林日璇 |
102-1 |
0059115 |
江姿潔 |
有關係就沒關係?探討社群遊戲中玩家遊戲方式、對手關係與遊戲輸贏三向交互關係的影響 |
林日璇 |
102-1 |
0059116 |
譚慧敏 |
手機應用程式的電子口碑影響之研究-以資訊有用性感知和資訊可信度感知為中介效果 |
林慧斐 |
101-2 |
0059117 |
黃怡潔 |
誰的品牌權益較強?yahoo!和Google的首頁之爭 |
黃靜蓉 |
102-1 |
0059118 |
趙玉娟 |
政治網路口碑的情感分析:語意關連性之觀點 |
陶振超 |
104-1 |
0059119 |
譚心莛 |
旅行的意義:打工度假與自我認同的形塑 |
黃淑鈴 |
102-1 |
0059121 |
林祐安 |
媒體品牌延伸─探討傳統新聞媒體發展網路品牌的相互回饋效果 |
黃靜蓉 |
102-1 |
0059122 |
黃夙蓮 |
突現廣告的注意力攫取效果 |
陶振超 |
102-2 |
0059123 |
彭琬馨 |
初探傳統報業如何發展影音化數位匯流─以聯合報為例 |
黃淑鈴 |
102-2 |
0059124 |
林聖庭 |
穿越大銀幕:好萊塢3D電影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
魏玓 |
102-1 |
0059145 |
羅婉婷 |
輸球也快樂?以情緒評估理論探討運動賽事享樂感
|
陶振超 |
102-2 |
學號 |
姓名 |
論文名稱 |
指導 教授 |
畢業 年度 |
9941516 |
張醒宇 |
顛覆暴力:女性玩家於暴力遊戲的性別操演探索 |
張玉佩 |
101-1 |
9941517 |
傅琬瑜 |
以多組件工作記憶模型探討卡通代言人物圖像和語文資訊的編碼與回憶 |
陶振超 |
101-1 |
9941518 |
傅筠駿 |
全球運動,在地抉擇:台灣棒球迷背負的權力分析研究 |
張玉佩 |
101-1 |
9941519 |
施懿芳 |
行動廣告版面設計對眼球運動與美感情緒影響之研究 |
許峻誠 |
101-1 |
9941520 |
林詩玟 |
以資源基礎觀點分析入口網站的新聞策略聯盟 |
黃靜蓉 |
101-1 |
9941521 |
陳欣渝 |
當韓流流入歐洲-以韓劇在荷蘭的接收為例 |
魏玓 |
101-2 |
9941522 |
林純如 |
台灣客家廣播收聽與節目品質研究 |
李美華 |
101-1 |
9941523 |
陳泳霖 |
以資源基礎觀點分析台灣壹傳媒集團多角化經營 |
黃靜蓉 |
101-1 |
9941524 |
廖宜盈 |
以重複-加工模式探討情緒對內隱態度、外顯態度及選擇行為的影響力 |
陶振超 |
101-1 |
9941525 |
徐苾芬 |
圖示查詢介面與認知風格對模糊資訊搜尋的影響 |
李峻德 |
102-1 |
9941526 |
陳毅璁 |
以知覺負載理論探討電視新聞多資訊成分化對注意力的影響 |
陶振超 |
101-1 |
9941527 |
劉駿逸 |
論台灣新電影之反抗與傳承:以世代、影展、長鏡頭為線索 |
郭良文 |
102-2 |
本系的宗旨為培養新時代的媒體創新者與領導者,透過「跨媒體」與「跨領域」的課程設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術與專業能力,進而在畢業後進入傳播與科技相關領域,發揮創造力,帶動產業發展。
傳統傳播科系常偏向實務或是理論,本系特色則是在專業與學術之間取得平衡,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之餘,充實其理論涵養,避免大學成為職業訓練所,並扣緊產業界的脈動,為學生畢業發展做好萬全準備。與他校傳播科系相較,本系畢業生具有跨媒體與跨學科能力的優勢。
隨著通信科技發展與服務部門的擴大,傳播的定義已不限於媒體,各個產業都需要傳播人才,因此本系畢業生出路規畫以媒體產業為主,各產業的傳播相關部門為輔,並為有潛力朝學術發展的學生奠下良好知識基礎。
80.28%傳科系大學部畢業生處於就業狀態,顯示近八成畢業生符合就業市場需求力。約13%畢業生目前處於繼續進修的狀態,續進修的專業包含傳播、藝術設計、商管等領域。
就業就學狀況 | 人數 | 百分比 | |||
就業中 | 228 | 80.3% | |||
就學中 | 36 | 12.7% | |||
待業中 | 17 | 6.0% | |||
服役中 | 3 | 1.0% | |||
總計 | 284 | 100.0% |
投入就業市場的大學部畢業生,就職領域多元且廣,「電子資訊網路」、「行銷廣告公關」、「一般服務業」(如,航空、電信、金融保險等)為前三大就業領域。依次為新聞雜誌報紙產製、軍公教人員,及影視服務與 動畫製作。畢業生的就業多元化,顯示傳科系訓練課程與技能,與就業市場接軌, 能因應各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就業領域 | 人數 | 百分比 | |||
電子資訊網路 | 64 | 28.1% | |||
行銷廣告公關 | 52 | 22.8% | |||
一般服務業 | 35 | 15.4% | |||
新聞雜誌報紙 | 26 | 11.4% | |||
軍公教人員(含學校教職) | 19 | 8.3% | |||
影視服務與動畫製作 | 18 | 7.9% | |||
自由業 | 5 | 2.2% | |||
其他 | 4 | 1.8% | |||
研究調查分析 | 3 | 1.3% | |||
非營利組織 | 2 | 0.9% | |||
總計 | 284 | 100.0% |
達九成(90.67%)碩士班畢業生皆投入勞動力市場工作,相較於大學部畢業生就業比例較高。僅有1.33%碩士班校友,畢業後持續攻讀博士學位。
就業就學狀況 | 人數 | 百分比 | |||
就業中 | 68 | 90.7% | |||
就學中 | 1 | 1.3% | |||
待業中 | 5 | 6.7% | |||
服役中 | 1 | 1.3% | |||
總計 | 75 | 100.0% |
碩士班畢業生主要以「行銷廣告公關」、「電子資訊網路」等兩大產業為主。在行銷廣告公關方面,任職遍及於企業主、廣告、公關、媒體等代理商;而在電子資訊網路領域,則包含電商零售、資訊、光電、數據資料、使用者設計等公司。
依序領域則包含為「新聞雜誌報紙」、「一般服務業」、「研究調查分析」,及「軍公教人員 (含學校職員)」。
就業領域 | 人數 | 百分比 | |||
行銷廣告公關 | 28 | 41.2% | |||
電子資訊網路 | 23 | 33.8% | |||
新聞雜誌報紙 | 6 | 8.8% | |||
一般服務業 | 6 | 8.8% | |||
研究調查分析 | 3 | 4.4% | |||
軍公教人員(含學校教職員) | 2 | 2.9% | |||
總計 | 68 | 100.0% |
本會經費來源會費、捐款、利息、相關單位補助。
本組織章程經會員大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大學部修業規章】
共同課程通則
【大學部畢業製作規章】
畢業專題課程實施辦法
【碩士班研究相關】
【碩士班畢業論文與離校相關辦法】
【獎勵/獎助學金】
國立交通大學補助學生專題成果參與重要國際競賽作業要點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語學習獎學金
碩士班獎助學金實行細則
【香港城市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交換學生實施辦法
傳播與科技學系交換學生申請表
傳播與科技學系交換學生同意聲明書(一)
傳播與科技學系交換學生同意聲明書(二)
傳播與科技學系交換學生推薦錄取資格放棄聲明書
傳播與科技學系交換學生狀況回報表
【荷蘭Radbound University Nijmegen】
客家文化學院赴荷蘭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交換學生實施辦法
客家文化學院赴荷蘭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交換學生申請書
客家文化學院赴荷蘭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交換學生家長同意書
【大陸地區姐妹校】
國立交通大學學生100 學年度下學期赴大陸地區姐妹校交換學校名單
國立交通大學赴大陸姐妹校交換申請表及交換計畫
【教育部】
【人事費】
傳科系報帳SOP
支出憑證粘存單-領據專用_校外講者
*請上出納組薪資系統填寫
【差旅費】
學生國內出差旅費報告書
*學生於出差前需填報
出差報告表_國外
*包含原始憑證黏存單、支出證明單、檢核文件、日支生活費用等
【零用金&逕付廠商】
【組織相關】
傳播與科技學系組織章程
傳播與科技學系系主任遴選辦法
國立交通大學教師授課鐘點核計原則
國立交通大學教師請假規則
國立交通大學教師請假代課處理原則
【教評會】
傳播與科技學系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
傳播與科技學系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要點
傳播與科技學系教師評審委員會教師評審辦法
【獎勵/補助】
國立交通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獎勵辦法
國立大學績優導師獎勵辦法
國立交通大學延攬及留住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暨獎勵補助支應原則
科技部補助邀請國際科技人士短期訪問作業要點
【其他】
頂尖/重要國際會議清單
訪問學者設置辦法
【數位媒體中心】
數位媒體中心管理辦法
數位媒體中心空間及設備租借使用管理辦法
【專業教室暨器材設備】
專業設備借用流程及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