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地圖
課程地圖,將能提供學生清晰而全面地瞭解大學四年期間的修課學習路徑。全校課程地圖之建構能將校課程之內容和目標互有融貫連結,具系統性與層次感,而非僅是單一課程的綜合,並能夠規劃、組織、整合所修課程或學程,使學生能清晰瞭解大學四年的修課學習路徑。
課程地圖連結
課程地圖,將能提供學生清晰而全面地瞭解大學四年期間的修課學習路徑。全校課程地圖之建構能將校課程之內容和目標互有融貫連結,具系統性與層次感,而非僅是單一課程的綜合,並能夠規劃、組織、整合所修課程或學程,使學生能清晰瞭解大學四年的修課學習路徑。
課程地圖連結
傳播與科技學系碩士班之研究所課程,核心領域為媒體文化、娛樂科技、使用者經驗研究、媒體心理學等,除了基礎理論與方法的訓練外,提供多元選修課程,包括:媒體政治經濟學、影像文化研究、消費社會與流行文化、網路空間與網路社群、人機互動研究、電腦中介傳播、認知取向傳播研究、互動廣告與行銷、媒介全球化與文化、社交與互動媒體、新媒體經濟學、互動媒體專題等,以提供學生多面向的學習。
選別 | 類別 | 課程名稱 |
先修 | 先修課程 | 統計學 |
必修 (6學分) |
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
|
專業選修 (15學分) 專業選修分為兩個群組,學生需選擇其一為主修群組,修習12學分,另一群組修習3學分。 |
互動行銷與設計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d Design |
傳播與社會設計 使用者經驗設計 新媒體產業與經濟 新興媒體心理學研究 公關與危機傳播 |
流行文化與科技 Popular Culture and Technology |
參與式傳播與媒介變遷 傳播科技選擇與採用:理論、實務與政策 科技、情感與性別 數位媒體實驗 傳播政治經濟學 |
|
畢業學分 | 27學分 |
必修6學分、專業選修15學分及自由選修6學分。 |
備註 |
「統計學」,為本系碩士班先修課程 大學已修習者,入學開學內一周,須提出課程免修申請。 大學未修習者,須補修大學部統計學,不列入畢業學分計算。 大學非傳播相關科系背景之碩士生,須加修碩士班課程3學分或下修大學部指定課程6學分,指定課程為:統計學、傳播基礎寫作、傳播科技工作坊、進階傳播科技工作坊、影視製作、進階影視製作。此類加選不計入畢業學分。 |
本規章依據國立交通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授予作業規章訂定之)。
依據本校碩士班甄試招生或入學規定,經傳播與科技學系(以下簡稱「本系」)碩士班錄取者,得進入本系碩士班修讀碩士學位。
本系碩士班之修業期限,一般生為二至四年,在職生為二至五年(以上均不含休學期間)。碩士班研究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限。
本系碩士班畢業學分27學分。27學分中必修6學分 ;專業選修15學分以及自由選修6學分 。專業選修課程分為「互動行銷與設計」、「流行文化與科技」二群組,學生須擇一為主修,選修12學分,另一群組選修3學分;自由選修6學分。大學非傳播相關科系背景之碩士生,需加修碩士班課程3學分或下修大學部課程6學分。大學部補修之學分,不列計入畢業學分。
碩士生入學前三年內(含)曾修本碩士班開設課程且該課程成績達80分以上者,可據以申請抵免學分,抵免學分數上限為9學分。於入學後第一學期開學一星期內檢附成績單,向本系提出申請。
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與碩士生互動:
一、碩士生於入學一年內擇定指導教授,並提出書面申請。
二、指導教授須為本系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若有共同指導,其中一人必須為本系專任教師,且須經本系同意。
三、碩士生於就讀期間,如擬終止論文指導關係或更換論文指導教授,應以書面文件向本系提出申請,並於通知原指導教授及完成各項交接事務後生效,無須經原指導教授同意。
四、指導教授欲終止指導關係,應以書面文件,向本系提出申請,審查結果由本系通知碩士生。終止指導關係後,系上得協助碩士生另覓指導教授。
五、碩士生依本規章申請終止論文指導關係或更換論文指導教授時,在原指導教授提供原始構想或概念及受指導下所獲得之研究成果,須經原指導教授同意,始得作為學位論文。
碩士學位候選人需以下列方式取得8點點數,方獲得候選人資格:
一、發表論文於國內、國外期刊者,第一作者獲得全部點數,第二作者為第一作者點數的一半,第三作者為第二作者點數的一半,第四作者及以上不計點,點數採計如下:
二、 發表於校外學術性之研討會:
三、系內論文評鑑與審查:
四、任一作者對同篇論文不可採用一種以上的方式重複計點。
五、申請研討會與期刊點數採計時,需填寫點數申請表,並以當學年提出申請為限。
本系碩士班學生完成必修課程,獲得應修學分數,取得碩士學位候選人資格,在指導老師同意下提出論文,得申請碩士學位考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即符合本系碩士班畢業規定。當學期結束才可完成碩士學位必修課程及應修學分數者,若提出論文,經指導教授同意,得提早舉行碩士學位考試,俟課程完成並獲得應修學分數後授予碩士學位。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課程者,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認。108學年度起舉行學位考試之學生應完成「論文原創性比對」,供學位考試委員參考。
本系碩士班之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置委員三至五人,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應符合以下資格之一:
一、 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擔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上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本系碩士學位考試,以口試行之,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口試以公開舉行為原則,須於事前公佈口試時間、地點及論文題目。
二、學位考試委員應親自出席委員會,不得委託他人為代表,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至少應有委員三人出席始得舉行。
三、情形特殊,得專案簽請教務長核准後採視訊方式辦理,惟仍應符合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並全程錄音錄影存檔留存於各該教學單位,相關檔案經教學單位主管同意方得調閱。
四、學位考試委員會,由校長指定委員一人為召集人,但指導教授不得兼任召集人。
五、論文考試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一百分為滿分。評定以一次為限,並以出席委員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但碩士學位考試有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委員學位考試成績評定不及格者,以不及格論,不予平均。
六、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學位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以不及格論。
論文通過口試由口試委員明示論文修改方向及要點,作為學生修改論文之依據,學生修改論文後應提交論文審查,論文審查至少須經三分之二考試委員同意始為通過。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本規章由系務會議訂定,經院課程委員會及校級課程委員會審查﹐再送教務會議核備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科目名稱 | 學分 | 原課程 |
傳播科技與社會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
3 | 傳播科技史概論 |
傳播寫作 Writing for Communication |
3 | 傳播基礎寫作 |
基礎影視製作 Basic Video Production |
3 | 影視製作 |
創意與設計 Innovation and Design |
3 | |
數位影像設計 Digital image design |
3 | 傳播科技工作坊 |
統計學 Statistics and Statistical Computing Language |
4 | |
服務學習(一)(二) Student Service Education(I)(II) |
3 | 服務學習(二)可選0-2學分課程 Student Service Education (II) 0-2 credits are both acceptable |
人機互動概論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
3 | 互動設計概論 |
基礎網頁設計 Web design |
3 | |
傳播過程與效果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Effect |
3 | |
傳播研究方法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
3 | |
媒體文化與社會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
3 | |
媒體實習(上) Media Internship(I) |
0 | |
整合數位媒體實作 Digital Media Practice |
3 | |
媒體實習(下) Media Internship(II) |
1 | |
整合數位媒體專案 Digital Media Practice and Integrated Marketing |
3 | 整合數位媒體實作下 |
畢業專題(上) Final Year Projet(I) |
2 | |
畢業專題(下) Final Year Projet (II) |
2 |
科目名稱 Course Name |
學分數 Credit |
選別 Type |
備註 Note |
|||
傳播科技與社會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
3 |
必修Required |
|
|||
傳播過程與效果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Effect |
3 |
必修Required |
||||
媒體文化與社會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
3 |
必修Required |
||||
人機互動概論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
3 |
必修Required |
||||
傳播研究方法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
3 |
必修Required |
專業模組A 媒體創作 |
專業模組B 策略傳播 |
專業模組C 數位設計 |
綜合專業課程 |
|||
數位新聞(3) 劇情影像創作(3) 故事與敘事方法(3) 閱聽人與流行文化(3) 全球流行文化(3) 虛擬影棚製作(3) |
整合行銷傳播(3) 媒體管理與創新(3) 社會網絡分析(3) 說服傳播(3) 新科技與組織傳播(3) 公關策略與媒體企劃(3) |
動態影像設計(3) 3D虛擬創作(3) 使用者經驗研究法(3) 媒體心理學(3) 新興傳播科技專題:社交媒體與傳播(3) 傳播科技選擇與使用(3) |
傳播環境與問題分析(3) 媒體素養企劃與實作(3) 文化行動與傳播(3) 傳播科技專題(3) 多元文化與傳播(3) 視覺美學與分析(3) 廣播原理與製作(3) 社會運算(3) |
|||
須選擇一模組主修,選修課程至少3門(6選3),合計9學分。 |
綜合專業課程至少2門,合計6學分 |
|||||
輔系學分總計 |
30學分 |
※申請資格Requirement: 必須先修過「傳播科技與社會」,成績合格通過。
Before applying the minor Program, you must pass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科目名稱 | 學分 | 原課程 |
多元文化與傳播
Multi-cultures and Communication |
3 | |
視覺美學與分析
Visual Aesthetics and Analysis |
3 | 影像美學 |
廣播原理與製作
Audio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
3 | 廣播節目製作 |
社會運算
Social Comupting |
3 | |
傳播環境與問題分析
Communicative Ecology Analysis |
3 | 傳播環境分析 |
媒體素養企劃與實作
Media Literacy: Planning and Practice |
3 | |
文化行動與傳播
Cultural Activism |
3 | |
傳播科技專題
Issues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3 | |
媒體製作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Digital Media Production |
2 | 數位影音專題 |
科目名稱 | 學分 |
客家社會與文化導論
Introduction to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
3 |
客家與傳播
Hakka and Communication |
3 |
初級客語一
Basic Hakka Language(I) |
3 |
本校以「偉大大學Great University」的目標和價值理念為發展願景,肩負追求真理、新知識和人才培育使命。為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建立跨域學習深度,協助學生拓展第二專長, 本校以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MU)所建立的BxA跨學院學位,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課程模組化,利用線上/混合式學習等方式,作為標竿學習對象,提出「跨域學程」。
本校從基本理念上變革,在不延長修業年限與大幅增加修課學分數的原則之下設計「跨域學程」,學生修畢所屬學系及第二專長系所或學院的跨域模組課程(BxA),本校將於畢業證書上加註其跨域專長。
本校「跨域學程」,以畢業學分不增加(或僅有少量增加)的前提下進行,透過彈性學分的設計,搭配系所核心課程的模組化,並以生活學習社群及彈學導師制度為後援,提供學生更大的彈性學習空間,也為國家培育具國際移動力的跨領域人才。
詳情請見交大跨域學程網站:
http://cross.blog.nctu.edu.tw/
交大跨域學程粉絲專頁:
科目名稱 | 學分 | 原課程 |
數位新聞 Digital Journalism |
3 |
紀錄片製作 |
劇情影像創作 Fiction Film Production |
3 |
劇情片製作 |
故事與敘事方法 Storytelling and Narrative |
3 |
|
閱聽人與流行文化 Audiences and Popular Culture |
3 |
|
全球流行文化 Global Popular Culture |
3 |
媒體全球化 |
虛擬影棚製作 Video Production of Virtual Studio |
3 |
3D虛擬影棚製作 |
科目名稱 |
學分 |
原課程 |
整合行銷傳播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
3 |
|
媒體管理與創新 Media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
3 |
媒體管理與企業創新 |
社會網絡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
3 |
|
說服傳播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
3 |
科技與策略傳播 |
新科技與組織傳播 New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
3 |
|
公關策略與媒體企劃 Public Relations and Strategic Planning |
3 |
|
科目名稱 |
學分 |
原課程 |
動態影像創作 Motion graphics |
3 |
|
3D虛擬創作 3D virtual creation |
3 |
|
使用者經驗研究法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 |
3 |
|
媒體心理學 Media Psychology |
3 |
|
新興傳播科技專題:社交媒體與傳播 Special Topics in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3 |
社交媒體與傳播 |
傳播科技選擇與使用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lection and Use |
3 |
傳播科技政策與日常生活 |
大學部傳播與科技學系之課程,以「基礎素養」、「傳播理論」與「傳播技能」等三大領域之核心課程為主,在匯集成為「整合數位媒體實作」之餘,並延伸出「媒體創作組」、「策略傳播組」、「數位設計組」,三大專業模組。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為128學分,且專業模組需擇一修滿至少9學分。